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,“学会和他人分享”似乎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。事实上,“我的”这个词,往往是孩子最先学会的词之一。到两、三岁时,孩子会经历从“一体意识”到“个体意识”的转变。因此您常常会听到孩子说这样的话:“这是我的!”,“我可以自己来!”等等。
家长不必过于担心,这些都是源于孩子日渐增长的自我意识。其实,有很多方式可以帮助孩子理解分享的概念,下文将一一介绍。
◆ 分享是什么
分享是一种基本技能。通过分享,我们能维持和他人的友谊,和他人和谐相处。分享可教会孩子妥协、公平以及感恩。“谢谢你和我分享你的玩具卡车。你想玩我的泰迪熊吗?”这样的分享会给孩子传递一个重要信息——感恩是一个你来我往的过程,我们给予他人,也会收到相应的回报。分享还能教会我们两个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技能,那就是与人协商,以及如何处理失望情绪。
◆ 背景
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,就开始体会到最原始的同情心。孩子听到其他孩子的哭声,感受到周围人带来的压力,他/她容易变得沮丧。虽然孩子还不会说话,但他/她依然可以被其他孩子所感染。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,就能体会到同情心,并初步具备同理心,并且会一直如此。
孩子一岁半的时候,转折发生了。他/她开始意识到其他人有和自己不同的情感。分享意味着同理心,虽然孩子直到6岁才会体会到真正的同理心,但是孩子很早就会开始展现出同理心的苗头。
◆ 培养依恋
孩子不仅会对事物产生依恋,也会对人产生依恋。您可能注意到,让孩子和其他人分享最爱的玩具,他/她可能会表现的很不情愿,甚至让他/她分享最不喜欢的玩具也不行。
研究表示,那些在一两岁便和父母建立起牢固的依恋关系的孩子,日后更愿意和他人分享。为什么呢?如果您和孩子建立了稳定亲密的关系,当孩子需要情感或身体上的支持时,他/她就会向您寻求依靠,从而更能够对他人产生同情心,并伸出援手,同时孩子也不容易对物质产生依赖。
◆ 家长行为的示范作用
当孩子还很小的时候,他/她就会观察父母和家人的行为举止。在成长过程中,如果孩子总是接受慷慨行为的一方,那么日后他/她就更容易重复这种人际互动。如果您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观察到您常与他人分享,待人热情,他/她也会对自己身边的人模仿您的行为。
◆ 更多积极,更少消极
孩子常常会出现一种行为,即“假意分享”。也就是说,他/她会把一个东西拿出来,让别的人使用,但自己并没放手。其实这是孩子做到真正的分享前很重要的一步。家长可以对孩子说“你真好,谢谢你愿意把玩具车给莉莉阿姨看”来表扬孩子。对于孩子,您要宽容一点,使用正面促进的方法,这比惩罚孩子、没收他的玩具要更行之有效。如果您的孩子不愿意跟他人分享,也不要因此惩罚孩子,他/她只是在做和他年纪相符的行为,并且仍处于学习分享的过程中。比惩罚更好的方式是家长对孩子的努力做出肯定。渐渐地,孩子就会被正面促进的积极心理所影响,愿意去重复那些能给其他人带来快乐的行为。不久后,对孩子来说,分享也会变得自然而然。
您该如何让孩子了解分享的概念并真正做到分享?
● 关爱孩子和家庭其他成员:关爱是一种向他人表达您关心的方式。
● 玩“轮流交换”的游戏来练习轮流玩耍。比如:“红色橡皮泥给你。能给我一点蓝色的吗?”
● 在日常场景中与孩子和您的伴侣分享:“我做了爆米花,你想要吗?”“我们给你留了地方,和我们坐一起吧。”
● 给孩子若干积木或是玩具,然后让孩子和屋里的其他人分享。“给爸爸一个,再给妈妈一个。”这条建议的前提是确保您自己也要这么做。
● 用玩偶角色扮演:这是一种能让孩子学会感知他人情绪的方式的好方法。
● 鼓励交流,肯定情绪。在您的孩子面前询问您的另一半,“你今天感觉怎么样?”然后也这样问问孩子。您也可以向孩子指出其他人的情绪,比如:“你看秋千上的那个女孩,她看起来真开心!”
● 和孩子玩一些规则较少,赢家超过一个人的游戏。
● 在日常生活里渗透分享。比如“我们一起吃这根香蕉吧。你吃一半我吃另一半。”
欲知更多信息,请访问以下网址:
1.https://www.todaysparent.com/toddler/toddler-behaviour/teach-your-child-how-to-share/
2.http://raisingchildren.net.au/articles/sharing.html#Why
3.https://www.parents.com/toddlers-preschoolers/development/social/ways-to-teach-sharing/
4.https://blog.kinedu.com/helping-my-kid-learn-to-share/
5.https://blog.kinedu.com/helping-my-toddler-to-solve-conflicts-with-his-friends/
知子猫送福利火热进行中